2012年8月6日,广东海洋大学五华同乡会长乐志愿服务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走进五华,了解五华,传承弘扬五华文化”正式拉开序幕。第一个项目是到五华县水寨镇斗米岭五华一建石业工艺厂进行调研和访问,了解五华石雕工艺历史及其发展。
我们从石业工艺厂厂长李升祥的介绍中了解到,五华石雕,历史悠久,石资源丰富,从业人员众多,名师巧匠辈出,工艺精湛,名闻遐迩,已有460多年历史,故五华素有“石匠之乡”称誉。
五华的石宫、石庙、石室、牌坊等风格独特,石牌石刻笔画清晰,石狮、石像活灵活现;用石制成门框、礁、柱、梁、石狮等遍及乡间,展现了中华文明历史悠久的文明。
建国前,五华从事石业的工匠,大部分散在农村,亦匠亦农,凭一技之长,奔走他乡,“打遍天下”。
历代五华石工的高超技艺,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也留下了许许多多举世闻名的石雕精品,赢得了很高的赞誉。同时,还参加了北京天安门广场和人民大会堂的建设,受到国务院的嘉奖。2007年6月五华石雕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在五华县境内建有100多座石拱桥,代表作有长77米的平南石拱桥、长36米宽7.5米的锡坑石拱桥,而最具代表性的是于1961年建成的水寨大桥,全桥共有4个大拱,长236.2米,宽6.6米,从桥身到桥杆、电灯柱,全部用花岗岩砖石、条石砌筑成,桥面两侧竖立着三十六条空心电灯石柱,桥的东端安了一对大型的石雕醒狮,显得气势轩昂,雄姿勃发;桥的西面立着一对石雕龙柱(文革中被毁,现置一对石雕麒麟)栩栩如生。它是五华石工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石拱桥建筑的精华,又是五华石工智慧和精湛技艺的结晶。
同时,我们也采访了当地老石匠,老石匠告诉我们如今半个世纪过去了,当年身强力壮的石匠们已经老去,无法再抡起敲打硬石的大锤,而他们手中的大锤和刻刀却没有人能接过去。“传统石雕工艺传承形式多为‘传帮带’的方式,学艺艰苦、周期长,现在的年轻人一般都不愿意学。我们也带过不少徒弟,但很多都是半途而废,我们的子女也不愿意继承这门手艺。”一老石匠说。现在,他子女或经商或从政,无一人从事石雕行业。所以我们更加要把我们的文化宣传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五华文化。
活动结束后,我们得到了五华一建工程有限公司的肯定,赞扬广东海洋大学五华学子实践精神,鼓励我们用实际行动为家乡文化做贡献。我们为此感到非常自豪的同时,也深感五华石雕工艺的传承与发展前景堪忧,传承五华精神,弘扬长乐文化,我们的路还很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