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养一方民性,一方民性养育一方文化。“硬打硬”就是五华人的精神,是五华的文化,“硬打硬”包含了正义、刚强、不折不挠,包含了为民族、为国家的忠诚,包含了做人的义气以及崇文尚武的精神。五华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民间艺术丰富多彩,提线木偶戏、采茶戏、竹马舞、锣花舞等各展风情,展示了长乐文化的独特魅力。广东海洋大学五华长乐志愿服务队通过暑期实地调研,带你走进五华,了解五华精神,体验长乐文化。
2012年8月6日  活动第一站:五华石业工艺厂调研
    2012年8月6日,广东海洋大学五华同乡会长乐志愿服务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走进五华,了解五华,传承弘扬五华文化”正式拉开序幕。第一个项目是到五华县水寨镇斗米岭五华一建石业工艺厂进行调研和访问,了解五华石雕工艺历史及其发展。   我们从石业工艺厂厂长李升祥的介绍中了解到,五华石雕,历史悠久,石资源丰富,从业人员众多,名师巧匠辈出,工艺精湛,名闻遐迩,已有460多年历史,故五华素有“石匠之乡”称誉。   五华的石宫、石庙、石室、牌坊等风格独特,石牌石刻笔画清晰,石狮、石像活灵活现;用石制成门框、礁、柱、梁、石狮等遍及乡间,展现了中华文明历史悠久的文明。   ..[详细]
2012年8月7日  活动第二站:五华县文化馆调研
    2012年8月7日,广东海洋大学五华长乐志愿服务队“传承五华精神,弘扬长乐文化”主题活动,继续在五华县火热开展。团队在叶国清老师、刘岚老师的指导下,走进深藏长乐文化底蕴和学问的五华文化馆进行文化调研和宣传片拍摄活动。   我们在五华文化馆邓苑雄馆长的带领下,参观了文化馆的摄影展览厅、特色展览厅和非物质文化展示厅。通过馆长的的详尽介绍,了解了历史悠久的长乐文化和五华乡村风俗,感受到五华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作为广东省非物质遗产的五华竹马舞,更是体现出淋漓尽致的艺术常青树之精粹,是五华人民勤劳智慧的艺术结晶。   我们还在文化馆会议室对邓馆长进行了专题采访,了..[详细]
2012年8月8日  活动第三站:长乐烧传统制酒工艺调研
    2012年8月8日,广东海洋大学五华长乐志愿服务队以“传承五华精神,弘扬长乐文化” 为主题,在叶国清老师、刘岚老师的指导下,到广东长乐烧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进行长乐烧酒文化和五华企业文化调研活动。   在该公司总经理助理钟海文先生的讲解下,队员们深入了解五华长乐烧历史及其企业发展。长乐烧酒扎根客家本土,与客家文化结合,同时结合国际管理方法,实现了从一个小小作坊到米香型白酒龙头企业的大转型。   长乐烧酒是梅州客家传统名产,选用优质稻米为原料、采用自制特种饼曲为糖化发酵剂、汲取粤东名山玳瑁山穿石而出之甘泉精制而成,具有蜜香优雅、醇厚绵柔、舒适引口、回味怡畅..[详细]
2012年8月9日  活动第四站:五华县木偶剧团调研
    2012年8月9日,广东海洋大学五华长乐志愿服务队一行到五华县提线木偶剧团进行调研,听取了李新贤团长的介绍与讲解,并对其进行了采访。   五华素有“木偶之乡”之称,提线木偶戏源远流长,明朝初年从福建传入,流行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1951年成立五华县木偶剧团,建团以来,剧团坚持以提线木偶为主导,创作和排演了百余部老少咸宜,脍炙人口的神话剧、现代木偶剧和儿童木偶剧。   五华提线木偶戏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木偶造型精美,提线技巧灵活,表演奇特传神,出神入化;演唱曲调多样,主唱汉调,间唱客家山歌、采茶小调等,对白一般用客家方言和普通话。表演技艺方面,五华木偶剧..[详细]
2012年8月10日  活动第五站:狮雄山秦汉遗址调研
    8月10日,广东海洋大学五华长乐志愿服务队以“传承五华精神,弘扬长乐文化”为主题,前往五华县华城镇,进行两大著名遗址的文化拍摄和调研活动。   狮雄山建筑遗址 ——   我们首先来到属西汉前期的狮雄山建筑遗址。遗址内主要包含狮雄山塔与长乐台两大遗址。其中有三百七十多年历史的狮雄山塔为楼阁式砖塔,八角九级,高 35.5米。塔基须弥座用条石砌筑,每边长5米、底径13.8米。它的历史也正象征着五华古人在建筑方面的技巧,也象征了五华长乐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在攀爬过程中我们会不时地感叹古塔饱经风霜后的依然雄伟与对五华古人在建筑工艺方面的强大。   狮雄古塔后..[详细]
2012年8月11日  活动第六站:采茶剧团锣花舞排练现场调研
    为全面了解五华特色文艺表演“锣花舞”,8月11日,广东海洋大学五华长乐队前往五华县采茶剧团,对这项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一次实地调研。   队员们到达剧团后,首先观看了剧团演员彩排的舞蹈,表演形式多样丰富,画面感染力强,他们的表演也深深地打动了我们在场的每位队员。之后我们锣花舞传承人邓苑雄先生进行了问答式的采访,他们为我们队员解答了许多关于锣花舞的问题。   通过这次采访我们了解到,锣花舞是由梅州五华民间已流传600多年历史的民俗“奉朝”七个程式当中的“请神拜朝、发兵、招兵”的“锣花”演变而成。表演者手拿锣花以招、提、转、绕、唱、念、吹、舞、打的形..[详细]
2012年8月12日  活动第七站:五华县博物馆调研
    8月12日,广东海洋大学长乐志愿服务队在老师的指导下,参观五华县博物馆并进行调研。   五华县博物馆成立于八十年代,有两个展厅常年免费开放。是五华县收藏保护、陈列展示文物和进行科学研究、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我们先在博物馆参观了在华城镇雄狮山西汉建筑城址发掘的文物,这个一遗址的发现,填补了研究岭南历史和南越国历史的空白。更有幸参访了正在进行文物研究的省考古所的文物修复大师,从中了解到了一些文物知识。   接着我们又在馆长的带领下参观了另外一个展厅,这些文物上至远古时期人类初期阶段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各朝各代器物和近现代革命文物。馆中还记载了五华文..[详细]
2012年8月14日  活动第八站:王监公祠调研
    2012年8月14日,广东海洋大学长乐志愿服务队在叶国清老师、刘岚老师的指导下对五华县坝美村古围龙屋进行了参观调研。   这幢庞大的古围龙屋名为王监公祠是周家七世开基祖屋,始建于明朝初年(1368年),距今已644年,现存房间有386间。其中,正屋上七下九有32间。青龙片保存尤其完整,整个建筑占地面积近3.5万平方米,光门前的半月形大池塘便有14亩。据中国客家博物馆有关专家考证,这幢庞大的古围龙屋为梅州市乃至我省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围龙屋。   王监公祠是标准的客家围龙屋架构,基本保存完整,门前的半月形大池塘与围龙屋刚好合成一个巨大的圆。围龙屋包括上七下九、上中下三栋大厅、..[详细]
2012年8月15日  活动第九站:李惠堂故居调研
    2012年8月15号,五华长乐志愿服务队前往五华县横陂镇老楼村李惠堂故居进行五华文化调研,在李惠堂曾侄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整个故居并了解了李惠堂生前的光辉史事。   李惠堂(1905-1979),是中国三十年代足坛上一位举世瞩目的球王。他毕生奉献体育事业,硕果累累,成绩辉煌,为中国足坛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看戏要看梅兰芳,看球要看李惠堂。”这是三十年代在上海流传的一句话。在旧中国,一位体坛人物能够和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名字相提并论,确实不凡。他以顽强的拼搏,高超的球艺,赢得了“世界球王”称号,与贝利齐名。   据五华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彭强介绍,李惠堂在驰骋足坛..[详细]
2012年8月26日  活动第十站:水寨中学宣传
    8月26日,广东海洋大学五华长乐志愿服务队2012年暑期社会实践系列活动继续如火如荼地进行,今天我们怀着无比高兴、自豪的心情来到五华水寨中学开展“传承五华精神,弘扬长乐文化”的志愿宣传活动,近一个月来全体队员辛苦走遍五华各地调研五华文化的成果终于得以在今天展现在五华学子的眼前。   五华水寨中学创办于1914年,是五华县高级中学中的最高学府,先后被评为“梅州市一级学校、省一级学校”,08年9月被广东省教育厅确认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是梅州市十间优秀重点高级中学之一、广东省足球传统项目学校。   26日上午我们全体队员就早早来到了水寨中学,早前学校得知我..[详细]
2012年8月27日  活动第十一站:五华县政府广场宣传
    8月27、28日,广东海洋大学五华长乐志愿服务队继在五华县水寨中学宣传后又在五华县县府广场进行为期两天的主题宣传活动。   此次县府广场宣传活动得到了五华县文化局和文化馆等政府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赞扬,他们除了提出很多指导性意见和建议外,还为团队活动提供场地和设备支持,让活动得以更好地开展。   一群穿着红色马甲、蓬勃朝气的青年一出现就吸引了众多五华人民的眼球,在我们一拉开宣传“传承五华精神,弘扬长乐文化”横幅时,我们的宣传大本营一下就就聚集了很多好奇的群众。我们通过图片、海报、视频和宣传单,并通过队员讲解让他们了解了五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宣传..[详细]
2012年8月29日  活动第十二站:五华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领导专访
    2012年8月29日,广东海洋大学五华长乐志愿服务队前往五华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管艺术副局长彭强先生就相关文化问题进行专题采访,了解现阶段长乐文化的发展状况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了解近年来国家出台文化保护政策或措施以及当地的实施情况。并听取其分析长乐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存在和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如何在继承传统中发展,如何在发展中创新,增强长乐文化的生命力,寻找让它长盛不衰的方法。   在此次采访中,队长首先向彭局长总结汇报了团队前期阶段的调研成果,然后就有关五华文化的各种疑问对彭局长进行了采访,彭局长不但对我们的调研结果予以了肯定,也清晰明了的回答了我们的各种疑..[详细]
2012年9月3日  活动第十三站:广东海洋大学校内宣传
    就在暑假结束之际,五华长乐志愿服务队在家乡五华站也随之落幕,目标将转移到广东海洋大学主校区,在2012年9月3号我们进行了返校第三阶段全体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是讨论如何在广东海洋大学主校区宣传以及我们后期工作的安排,从那时起,五华长乐志愿服务队注将成为广东海洋大学此次暑假社会实践团队最为影响力的团队。   我们的计划有了,我们得付诸于行动,通过和校团委以及指导老师叶国清老师的商议后,学校和老师都非常支持,为此我们感到很兴奋,要知道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我们迅速准备工作,决定7号开始。   2012年9月7号,我们穿着五华同乡会足球队队服(那是一支曾多次获得..[详细]
《石雕工艺》 硬打硬的艺术珍品——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五华石雕工艺”
    翻开《五华县志》,可以找到这样的记载:“五华石资源丰富,石业历史悠久,石匠众多……,在古代,五华就较多地用石制斧、锛作生产生活用具。明嘉靖起,就有用石建桥和打房屋基础。清代五华的石宫、石庙、石室、牌坊等,风格独特,石碑、石刻笔画清晰,石狮石像活灵活现……”

    五华县由于石资源丰富,民风质朴强悍,很早以来就有不少人靠打石为生,建筑、雕刻工艺名闻海内外。“五华阿哥硬打硬”无情的顽石,却能在五华硬汉的手中,变为充满生机和巧夺天工的艺术精品。广州解放纪念雕像、越秀山五羊石雕、白云山能仁寺虎跑泉石卧虎等久负盛名的石雕珍品,均出自五华石匠之手。最能代表五华石工建桥技艺的为位于琴江下游水寨镇的水寨大桥,桥的装饰古朴美观,桥东放置两尊威武雄壮的大石狮,桥西设浮雕龙柱两条,桥两面栏板刻龙凤花纹图案,无不活灵活现。有一位精通桥梁建筑、对赵州桥颇有研究的专家说,水寨大桥长为赵州桥的5倍,建筑难度比赵州桥大得多,“五华不愧是石匠之乡”。

《提线木偶戏》 能人之所能,能人之所不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提线木偶戏”
    五华提线木偶戏又被称为“傀儡戏”或“悬丝戏”,是一种较为独特的民间表演艺术,流行至今已有600多年。木偶戏经常活跃在乡村、民间节庆、庙会等场所,为百姓增添乐趣。开场、落幕、喜庆、舞蹈均用锣鼓乐。木偶的头部、身躯、手脚安装有15个关节,一般有14到20根操作线,其造型精巧,形体高大,高度约为90厘米。木偶脸谱与剧本人物性格比较吻合,木偶塑造生动逼真,其提线技巧灵活。提线操纵除了发挥头、腰、手、腿等部位的灵活性外,还注意运用手腕及手掌的关节去操纵各种复杂的动作,甚至两人同时操纵一个木偶的高难度动作,同样操纵自如。其表演独特传神,充满灵动奇特之感,杂耍表演更是精彩,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近年来,现任五华县木偶剧团团长李新贤创新表演的人偶同演“木偶书法”被誉为一绝。五华提线木偶戏主要通过师徒教传和培训班性质的社会传承以及家族传承的方式代代相传,至今最长时间的已经历十代传承。木偶戏班足迹遍及粤东地区,更远涉重洋,赴各海外客家人聚居地演出,深受海外客家乡亲赞誉。五华因此获得“木偶之乡”之美誉。
《采茶戏》 “南国百花园中的奇葩”——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采茶戏”
    五华采茶戏源于生活,乡情浓郁,唱词和念白,以纯正的客家话为语言标准,通俗易懂。作为流传在民间的传统戏剧,其多表现民间题材,具有浓郁的田野泥土气息和劳动象征。表演时载歌载舞,对答酬唱,抒情逗趣,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粤东采茶戏,人称南国百花园中的奇葩。采茶戏的音乐唱腔经过多年的实践、改革、创新,运用板腔体为主表现形式,借鉴合唱、伴唱,吸收时代音调,以高音二胡为主奏乐器,伴奏还有扬琴、琵琶、高胡、板胡、笛子等,适当加进西洋乐器,采用特色性的打击乐器和创新锣鼓经以及各种现代节拍、节奏成份,与当地民间小调有机结合,达到戏剧人物性格化的高度的音乐新体制。在表演方面,既保持传统的采茶风格,又借鉴花朝戏、山歌剧、歌舞剧等剧种的表现手法,形成载歌载舞,诙谐逗趣,富有浓郁乡土气息的采茶表演特色,深受广大人们的喜爱,成为粤东戏剧百花园中的一朵艳丽奇葩。

    1957年9月,五华县成立了采茶剧团,先后上演了传统戏《俏妹子》、现代戏《乌云下的歌声》等几十个优秀剧目,频繁活跃在国内外客家地区,曾四次赴省调演累得大奖,其中《望婿成龙》荣获广东省第四届群众戏剧花会金奖;1999年应邀赴台湾文化交流演出,盛况空前,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和好评。

《竹马舞》 艺术常青树,常演常青——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竹马舞”
    五华竹马舞历史悠久,明朝初年传入五华北部,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在五华分布广泛,有一定的群众基础,特别是原新桥镇,竹马舞代代相传,绵延不息,鼎盛时期曾有演出戏班22个,遍及村村寨寨,现已83岁的竹马舞传人李宗强,谈起竹马舞即手舞足蹈,他的家庭竹马舞演出队很受百姓欢迎。

    竹马舞表演道具独特,有竹马、舆车、浪伞、唢呐、彩扇和鱼、鸡、鹅、兔等饰物。角色众多,有竹马郎、竹马娘、有丑公、丑婆、推车手、浪伞女、唢呐手、礼品女、妹子等等。如今的竹马舞,热情奔放,诙谐风趣,以人唱灯、以灯喻情,载歌载舞,情景交融。在2004年参加中国梅州首届国际山歌节,竹马舞《姐妹祝寿回娘家》荣获表演金奖,创作一等奖。2006年元宵节,五华代表队150人大型竹马舞《旅游请到五华来》参加梅州市客家山歌旅游节荣获一等奖。2006年2月,参加在云浮举办的广东省民间艺术汇演,大型民俗竹马舞《客家妹子回娘家》荣获金奖。2007年6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0年10月,新桥镇被广东省文化厅命名为“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

《锣花舞》 中国的锣花在梅州,梅州的锣花在五华——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锣花舞”
    “锣花舞”由梅州五华民间已流传600多年历史的民俗“奏朝”七个程式当中的“请神拜朝、发兵、招兵”的“锣花”演变而成。

    表演者手拿锣花以招、提、转、绕、唱、念、吹、舞、打的形式载歌载舞,表现了民间百姓对美好生活、平安、健康的祈求。

    近年来经五华县文化艺术工作者搜集、整理、加工、提高,使这古老传统的“锣花舞”更具客家民间艺术特色,在各地表演场深受观众欢迎和赞赏。

    2011年11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2010年12月被抽调参加第四届中国(梅州)国际客家山歌文化节开幕式上表演;2011年11月26日五华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组织代表队参加广东省第五届群众音乐舞蹈花会比赛荣获银奖。

《长乐学宫》 嘉应州著名文庙学府——长乐学宫
    长乐学宫是原嘉应州(今梅州市)最大、最具特色、最有皇宫风格的文庙学府。相传明朝初年,皇帝微服私访游江南,途经长乐县长乐镇紫金山前深夜投宿一贫民豆腐店。店主虽然家境贫穷,但对“客人”投宿热情大方,无微不致。时逢店夫人产下一婴,为感谢店主的热情,“客人”把刚生下的男孩认作自己的义子,并立下了过继贴。皇帝晚年病危,想起了与义子见上一面,派人带着立下的过继贴,乔装改扮到长乐县长乐镇“抓”子进京,后被封为朝中文官。

    到了明成化五年(1469),这位皇帝的义子十分思念家乡,为了纪念出生时与皇帝巧遇和对家乡的思念,便把始建于宋朝长乐镇西门外的学宫迁至长乐镇紫金山下。按当时宫殿式风格、座北向南、左右对称、规模宏大,建起了这座长乐学宫,设有照壁、棂星门、泮池、戟门、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崇圣殿、东庑、西庑等。

    长乐学宫建起来以后,地灵人杰,庇佑着人才辈出。清乾隆年间,出了武状元、榜眼、三里两都督、进士、举人……。民国年间,出了三个民国中央执行委员,百多名将军、世界球王。新中国成立后,人才更加层出不穷。目前,这座占地5100平方米,有五百多年历史的古老建筑,名副其实,它的灵息将谱写更加辉煌灿烂的篇章。

《长乐烧制酒工艺》 梅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长乐烧传统制酒工艺
    长乐烧酒是梅州客家传统名产,选用优质稻米为原料、采用自制特种饼曲为糖化发酵剂、汲取粤东名山玳瑁山穿石而出之甘泉精制而成具有蜜复优雅醇厚绵柔舒适引口回味怡畅醉不上头的独特风味,素有南国佳酿之美称,在广东省和港澳地区以及东南亚享有盛名,是中国米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在1979年,被国家轻工部评为“国家优质酒”。

    长乐烧酒酿制技艺发轫于晋,成熟于明,纯青于今,得名于公元1071年宋朝长乐县之设置。明代万历年间,就有“一滴沾唇满口香,三杯入腹浑身泰”之誉。清道光二十五年《五华县志》记载:“县属出产烧酒甚多,长乐烧著称,岐岭为最佳。”

    广东长乐烧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现占地面积约5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0000平方米,员工约370多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属国内先进、省内首创的米香型白酒机械生产线的米香型白酒土法生产线,年生产白酒规模一万吨。

    广东长乐烧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知名白酒信誉品牌,是中国名优食品企业,是中国客家米香型白酒生产基地龙头企业。

《狮雄山秦汉遗址》 考古新发现——狮雄山秦汉遗址
    狮雄山遗址是一座由壕沟和建筑遗迹共同构建的城址,是岭南城址的新类型,五华狮雄山秦汉遗址的发现,分出了战国末期(秦代)和西汉早期(南越国时期)的遗迹和遗物,为岭南秦汉时期的考古研究树立了新的年代标尺;狮雄山遗址封泥的出土以及对遗址的年代、范围和布局的新认识,为南越国早期历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作为大遗址保护和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开展的前期工作,为遗址公园的科学规划提供了科学、充分的依据。

    狮雄山遗址出土的秦汉时期遗物十分丰富,包括建筑材料、陶器、石器、铁器以及其他物品。建筑材料是秦汉时期遗存中出土最多的遗物,以板瓦、筒瓦为最,瓦当居次,砖类最少。板瓦、筒瓦外面均饰绳纹,内而以凸麻点纹为主,其次为素面,亦有少数在麻点纹中拍印文字、符号;瓦当纹饰主要为涡树纹、涡点纹等其它纹饰暂未见有完整标本;铺地砖仅发现1块,素面,砖体两面扎有成排圆孔。

    狮雄山塔座落在华城镇塔岗管理区狮雄山南坡,建于明代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属嘉应客家地区著名古塔,此塔颇具明代建筑艺术风格,是五华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网友评论 传承五华精神,弘扬长乐文化,让我们一起行动!
“传承五华精神,弘扬长乐文化”主题系列活动是由广东海洋大学五华同乡会

志愿服务队主办的五华学子返乡文化调研与宣传志愿活动。

更多详情请关注我们的新浪微博:@广东海洋大学五华同乡会  @五华长乐志愿服务队

技术支持:五华信息港